1945年关麟征为什么会愤怒大骂:一定是陈小个子搞的鬼!
一九四五年九月初,重回南京的蒋介石正为东北人事焦头烂额。日军无条件投降,可东三省尚未真正“回家”。铁路、电厂、兵工厂几乎完好,谁握住它,谁就握住明日筹码,老蒋心知肚明。
一九四五年九月初,重回南京的蒋介石正为东北人事焦头烂额。日军无条件投降,可东三省尚未真正“回家”。铁路、电厂、兵工厂几乎完好,谁握住它,谁就握住明日筹码,老蒋心知肚明。
1946年5月,四平战役获胜后,蒋介石对内部人士自信地表示:"中共除一部分外,本属乌合之众,经此次打击,势必瓦解无疑","共果不就范,一年期可削平之"。 然而历史给了这个判断无情的讽刺——短短三年后,他所领导的国民党政权便在大陆彻底崩溃。
南京的春天,雨水不算太多,却总让人头脑发蒙——那种潮乎乎的空气,不管身在厅堂还是市井,总让人有点犯躁。那一天,1948年4月12号,国民党政府的国大会议开到中途,怎么说呢,茶水都凉了三遍,会议厅里却热闹到像看杂耍。原本讲台上是白崇禧在说话,军事报告与检讨乱成一
昆仑关大捷最让人津津乐道的,是中国军队击败了日军素有“钢军”“陆军之花”之称的板垣师团,重创该师团第21旅团,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以下85%的军官,全旅团死亡4000余人,这样的损失在之前的战争中是不可想象的。
有些人的人生,就像冬天里一壶温热的小烧酒,看起来普普通通,往嘴里一抿,才知滋味深长——说的就是顾祝同。想想看,解放战争那会儿,国民党军的那些“大佬”,不是被新新人类黄埔小将们一阵推搡给换下去了,就是干脆被晾在一边成了老古董。但有趣的是,眼瞅着一茬茬老臣下岗,偏
1945年11月6日,沉重的车轮声在山海关外戛然而止。车门甫一打开,刺骨的寒风钻进车厢,滚烫的白气瞬间从战士们的口鼻里喷涌出来。一个接一个,他们背着步枪、扛着机枪箱、拖着迫击炮底板,踩在冻得发脆的枕木上。列车旁,一位中年将领两手插在棉大衣袖筒里,正默默打量部队
1949年春末,北京城的树影有些寂静。功德林战犯管理所,门口站着卫兵,似乎能嗅到一丝没有归属的潮气。那年,辽沈和淮海的硝烟已成回忆,新政权在北平城根下擘画秩序。而院墙内,几个身份极为特殊的人物,被命运安放于此。他们的背景和往昔,直到今天,再翻出来时仍有许多问号
当时,李延年、刘汝明两兵团被我追击,惶惶如惊 弓之鸟,怯于北上,收缩回蚌埠。在蒋介石的授意下,杜聿明于11月30 日率邱、李(弥)、孙(元良)兵团放弃徐州,避开津浦路,从徐州西南 绕道南下,向萧县、永城方向溃退,妄图与黄维兵团靠拢。
“1948年12月7日夜里两点,再让部队喘口气究竟合不合适?”作战室里,灯火昏黄,参谋的试探声被雨点敲窗的细碎声淹没。谁都知道,淮海战场的棋局已经接近终点,杜聿明集团被压缩在陈官庄方圆数十里,一支三十万人的军队正被层层包围,弹尽粮绝指日可待。
1960年5月26日下午,北京西长安街的阳光并不刺眼,却把人民大会堂外墙映得晶亮。被安排等候的杜聿明站在台阶口,手心冒汗——这是他出狱后第一次代表新中国参加正式外事活动。谁也看不出,这位刚满五十六岁的前国民党将领,外套竟来自好友衣柜。
1959年12月6日清晨,北京城刚露微光,功德林大门外传出几声短促的汽笛。十多位刚刚获得自由的人被一辆解放牌卡车送到崇内旅馆,他们身上的灰呢大衣还带着战犯管理所的味道。队伍里最高瘦的那一位,戴着旧黄边眼镜,正是曾经的宣统皇帝溥仪。与他并肩的,是穿军大衣的杜聿明
“这张小木床,看着简陋,却放倒了我们整个王牌军。”——1973年5月10日,北京香山脚下,杜聿明在昏黄灯光里突然冒出这句话,宋希濂听罢沉默许久,只回了两个字:“是啊。”
“光亭,你怎能以下犯上!”——1945年10月6日中午,巫家坝机场跑道边,龙云忽然提高嗓门。站在舷梯下的杜聿明一时语塞,只得把军帽压得更低。发动机的轰鸣声盖不住龙云的怒火,也盖不住两人之间那股剪不断的尴尬。
粟裕是个让人琢磨不透的人。说实话,每次听到那些关于粟裕和国军名将的轰轰烈烈,我都忍不住多想两句:同一个年月,同样喊着冲锋陷阵,一个在指挥部喝冷茶,一个在前线流血流汗,怎么天差地别?更妙的是,他手底下干翻的那些人,可从来不是什么“业余选手”,个个手腕硬,履历都能
1948年6月,蒋介石为整合华中地区军事力量,任命白崇禧为华中"剿总"总司令,统辖豫鄂皖三省部队。在就职前夕,白崇禧曾对亲信说道:"蒋公此计,不过是想借刀杀人罢了。我又不是三岁孩童,岂会任人摆布?"
“1948年11月11日凌晨,你可算回来了,再晚一天我就真顶不住了。”刘峙靠在徐州司令部的沙发上冲杜聿明低声嘀咕。灯泡昏黄,两个人面面相觑,空气里全是焦躁的味道。华东战场走到这一步,谁都知道再输一次就没有回旋余地,可谁来担责,却始终没人说得清。
“1946年春天,重庆军委会走廊里有人低声问:‘到底哪支部队能算蒋委员长手里的头号王牌?’”一句随口的疑问,把旁人都问住了。彼时抗战刚结束,国共局势急转直下,所谓“五大主力”虽然名头早在战时就已叫响,可五支部队究竟谁强谁弱,连军中将校都争论不休。要想说清这件事
今天早晨,天空中白雾茫茫,盆地周围的树林里,飘荡着白纱一样的带云,虽然不像是晴天,但也不会下雨。全师已是饿殍遍地,飞机来不来投粮,是关系到我们生死存亡的大事,因而大家对天气非常关注。
1949年,国民党将领杜聿明淮海战役兵败被俘后,在功德林的战犯管理所撰写回忆录时写下:“若蒋委员长不干涉指挥,战局何至于此!”
听到这句话的李仙洲放下筷子,慢条斯理抹了抹嘴角,仿佛面对的不是曾在战场厮杀的对手,而是隔了多年才碰面的同窗。礼貌寒暄之后,两位老兵各自被搀扶着落座,场面没闹出尴尬,却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暗暗松了口气——谁也无法预测顽固了大半辈子的黄维,会不会突然顶撞中央刚刚下达